首页 > 热点资讯 > 集雅专题集雅专题
  • 忆醉心于书法的丁明镜老师

  • 作者: 新闻来源: 发布日期:2014-10-22 19:54:24
  •  
            丁明镜老师总是平平静静地瀹茗论道。就像现在展示在我眼前的诸多书法作品一样,永远从从容容,亲切温馨,流露出老师心中的人间性。德高望重的丁明镜先生。这位书法前辈的长者之风,尤其是那份平和冲淡的情怀,令人难以忘怀。此实先辈大师胸贮五岳,咫尺凌云,笔下千卷之“知”、“识”感受。以之品赏丁师平静圆融的笔趣,正令吾辈后学理解到那种深沉陶冶过的睿智,是“识”与“教”之辉映磅礴。仰之弥高,景之弥深。
     
           作为著名的老书法家,丁先生的创作显示了独到的特色。这种特色离不开他固有的气质和秉赋,也离不开他运用书法语言的个性化。从丁先生的书风来推,表现力最充分的是他的行楷,其次是行书。尽管他在表现楷行草隶篆诸体都在行,但是有深刻内心体验并能应之于手的却在行楷之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调里,他的创作显然是走碑帖融合的路子,使作品内在刚健遒劲又不失文雅柔美,外观既舒展大方又不粗野张狂。诸家的审美着眼点有许多差异,各显出机趣盎然,就丁先生的创作而言,他取法北朝碑版是有选择的,避开了洛派风格的方折笔法而求均衡中见舒展。因为洛派书风棱角毕露、起讫峭拔,有咄咄逼人之势,是不太符合丁先生的艺术品性和审美趣味的。我比较倾向的他更多地吸收了诸如久崔敬邕墓志丫久郑道昭碑丫穴石门颂丫久皇甫诞碑v这一类端庄平正、圭角含露兼半、圆笔多于方笔的风格。而在帖的方面,影响丁先生最大的要数王羲之以降的南派书风,取其纯正风雅、柔美流畅,尤其在用笔上讲究精到细腻。丁先生所具有的综合融汇能力,经过几十年的打磨,使碑帖的交融走向协调统一。晚年的作品里特别可以品得出文人书法的厚重感和书卷气,又不失筋骨刚健。难得的是他的创作一直平稳渐进,不使创作面铺陈广泛,在朝着纵深掘进中,每一步都浸润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丁先生的晚年迎来了书坛变革的新局面,审美层次走向复杂多变,常使一些老书家难以适应。可是他具有青年人的热情和活力,十分关注书坛审美的巨变:他固有的学识和艺术经验促使他冷静地思考和细致的分析。同时他从小接受儒教那种积极入世的思想,也主动地领导着书协举办展览、竞赛,投身于艺术的潮流中:积极和审慎的态度,对艺术风格的宽容和不偏狭、执着而不教条,使他在如此纷纭复杂的艺术现象面前,广博地吸收又不随时俯仰。他不断地汲取古典书法的精华,尤其是唐前经典的古厚气息,使他与当前的时髦书风隔离开来,避免了创作成为狭隘的传声筒。他曾在交谈中忧虑今后的书坛前景:技巧娴熟,还在于学识和修养,没有后者,是难以产生出严格意义上的文人书家的。他在古今之间索隐抉微,寻求规律性的因素,他的忧患意识透射出老一代书家理性的光芒。岁月星驰,今日老师人书俱老,从其笔下展示的更见如是典雅浑穆。
     
               丁明镜先生那种静如秋水淡如秋空的心态总是令人感佩不已。他的审美情绪比较内敛、平和、闲雅,这大概也是他的笔性适宜于行楷,不宜于大草的原因之一。他带着从容和舒缓行笔,似闲庭漫步,少夸张跌宕多平静自如,却可以把玩出内在的丰富和古拙。丁先生的书法,无论从外观或内涵,都与当今书潮拉开很长一段审美距离了。在当代书坛重张扬,展示视觉效果的同时,丁先生的书法进入一个深沉的审美境界以味而不以形气这也是成功的重要标志。
     
            亲近笔墨,吟咏诗赋,已成为丁明镜先生精神之必需。同时他为艺术的普及与提高而努力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可让我们看到一位老书家对现实人生、文化情结的关注。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又不懈求美的崇高情志,远远超越了个人挥毫泼墨的自我排遣、娱乐的小我行为,而含有一种陶冶人格、宏扬人文精神的大我价值,这是后辈尤其缺乏的。书法艺术在不断地走向新境。惟志之既久,追慕前贤之心弥笃,于濡翰泼墨之际,间或有所领悟。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