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集雅专题集雅专题
  • 寿山石雕的解石之理-林元康

  • 作者: 新闻来源: 发布日期:2014-7-31 20:11:14
  • 明清时期,福州东门外鼓山后屿乡已是雕刻艺人云集之地,经林谦培、林元珠、 林元水、郑仁蛟、林友清、林友竹、林友枝等几代大师的发展,这里的寿山石雕艺 术已日臻成熟和完善,且独具特色,形成“东门流派”,后屿从此也变成远近闻名 的石刻之乡。我自幼生活在这里,每日耳闻目染深受雕刻艺术的熏陶。因此对雕刻 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2岁,我便拜林友竹为师学艺,学习寿山石圆雕人物。那时 生活虽然艰辛,但自己对雕刻技艺还是刻苦钻研,从不间断,不久便有一些成就。
      
      数百年来,凡有成就的艺术家,大多都深谙解石之道。回顾自己64个年头的雕 刻生涯,也深有体会。
      
      首先我们都知道寿山石色彩斑斓、石种质地各异,天然石块纹理、砂格、裂痕各具特色。因此艺人在创作前总要对手中石材细加揣摩,判断色泽走向、砂格杂质 的分布以及形态纹理等特点,而后相形度势因材施艺,正如俗语云:“一相能抵九 天功”。在学艺时我常看到友竹师相石,他反反复复看了又看又放下,又拿起翻来覆去,仔细端详,直到突有所悟,才点头微笑,这种表情说明了又有一件好作品在 师傅心目中诞生了。因此相石解石在我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一次,我拿到一块 色泽大部为红,白色偏少且带有杂质的旗降石,相石花了不少时间,把石头竖起来显得底部窄小站立不稳,把石头横放又觉得没有气势,经过反复推敲,最后还是决 定把石头竖起来刻传统仙人题材李铁拐,红的部分刻人物,白色偏少的窄小底部配 以白色石头,刻成海浪底座,既解决了站立不稳的难题,又使整件作品与底座相得 益彰,主题在配景中一下子烘托了出来。因此我把这件作品取名为《酒酣任浮沉》, 倍受行家赞赏,并编入《福州雕刻艺术》一书中。解石先相其理,是寿山石雕创作 的要诀,否则一拿石块,不假思索就横施刀挫,必然堕入粗制滥造,导致创作失败。 所以“相石”就好比谚语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创作寿山石雕作品,应成竹 在胸,方可施以刀挫,才能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其次,寿山石的俏色利用。善于利用寿山石的天然色彩,即取巧,是寿山石雕 的又一要诀。寿山石天生丽质、五彩斑斓,这是自然界赐予我们的财富,是其它工 艺材料所无法比拟的。每一块寿山石自然形成的红、黄、黑、白、绿、紫等色泽, 各不相同,即使同一题材有一百件,却也件件不雷同,形成寿山石雕的独特风格。 所以艺人在创作时都把巧妙利用俏色,当作一大任务。俏色利用的好坏,决定寿山 石雕作品的优劣;传统的俏色利用,是在圆雕中大部分把红黄色刻成主体人物,把 白色到成白云、流水或背负荷叶以烘托主题,把黑色刻成禽兽、道具等,色彩少的一般刻成蝙蝠、昆虫等。当然巧色利用又要不落俗套,要依主题思想加以取舍,比如:在大面积白色衬景中有多处紫黑色斑块,创作时如果能恰当选择其中一处黑色块刻成一双蝙蝠或一只小蛤蟆,把其它黑斑块全部剔除,将会给作品增添许多情趣,相反如把全部黑斑块都刻成蛤蟆就令人生厌。1960年有一块绝大部分为白色的旗降石,恰好上半部有一处硕大纯净的红色,且右边有些许黄色。我几经斟酌,一反传统红黄刻人物的成法,反其道而行之,将硕大纯净的红色刻成大寿桃,白色刻成几个天真的童于肩扛手托大红桃,黄色刻成两只跃跃欲飞的和平鸽。整件作品构图严谨大方,又喻意吉祥,受到广泛赞誉,并被选送北京。《人民日报》还以《瑰丽多彩的福建美术工艺:寿桃献给毛主席》为题广为报道。因此寿山石俏色利用要拓宽思路, 大胆取舍,不落窠臼,才无愧于国石。

    三,谈谈石雕木雕人物的风格为何迥然不同。木雕人物多写实,刀法灵利,衣裙飘逸,衣带手足多可悬空,这些技法取决于木质的韧性,不易断裂;而寿山石如果也象木雕那样刻制就易断裂,难以成功。所以寿山石人物刻划多呈古拙、稚朴而不刺手。为了使寿山石雕便于收藏家珍藏把玩,石雕艺人还探索出一套到划人物的技法,即在面部细加刻划,着力表现人物的神韵,有的配以头发开丝以见精细,而服饰衣裙上则多以大块面包裹,以见粗、厚重和古朴。有四字诀:“涡、顺、飘、薄”。涡:对人物作品的造型而言,讲究人物动作的运动线和整体造型的曲线要协调统一,圆滑流畅,不阻不滞,结构均衡稳定,轮廓鲜明;顺:讲究人物服饰线条要服从整体造型,不光肉眼看无凸忽感,甚至手也要圆顺;飘:要求衣褶柔顺,富有流动感,这里的飘决不象木雕衣裙可凌空飘动;薄:主要针对衣裙质感而言,厚重之中见柔软,折叠自然浑圆,不象木雕人 物衣裙灵瘦。正是由于石材与木材的本质区 别,决定了石雕人物与木雕人物的艺术风格迥然不同。最近本人又有一块旗降银裹金石,即内瓤黄色外裹白皮的石头,就是采用传统技法,刻划托钵尊者的神态,取名《悠闲自得》。在整块石头中,我在黄色肉瓤裸露部分精心刻划尊者脸部手足,外裹的白皮处理或架裟,作品线条柔顺,轮廓鲜明又不琐碎, 在古朴中更见兽者的悠然神态。作品刚完成便被选送香港参加展览。
      
      最后谈一谈寿山石的山水创作。寿山石丰富的色彩为创作山水题材提供了绝好的上等材料。它的红黄色既能体现山、花、浪,又能诱发出野果的芳香;它的黑色可表现古木苍天、凌石危耸,它的白色可表现白云缭绕、流水潺潺。天然的色彩赋予寿山石山水作品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我参加创作了不少寿山石雕山水作品,象《长征组雕》、《闽西组雕》以及《韶山冲》等,这些作品的技法被同行誉为独材一帜。我体会最深的是:要想刻好寿山石山水作品,在“相石”基础上,还要精通画理,要善于把国画中浓淡笔墨技法灵活巧妙地运用到山水雕刻中。通过相石解石,确定山水作品的具体题材,然后抓住主题,突出色彩,安排适当位置。创作中要注意整体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主题与衬景要协调。石雕山水作品多用深浮雕技法,在处理近景、远景时技法上要讲究由深及浅,由大到小,如同国画浓墨淡彩一样,为了把近景与远景拉开空间,可用白云勾勒法造成空蒙幽深的意境,使作品气魄雄伟。《韶山冲》是70年代时创作的,我两次到过韶山瞻仰毛主席的故居,很想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对一代伟人的敬仰心情。恰好这时有一块几十斤重且质地很好的高山石,经多次“相石”,决定用来到《韶山冲》,以实现自己的多年愿望。在构思时抓住《韶山冲》的主题,即以毛主席故居作主景,然后再配上韶山的远山,把很有特色的山峰拉近作衬景。用石头中部红色部分刻毛主席故居,抓住故居周围主要特征,前面荷塘,右边晒谷场,按实际方位安排,下方近景刻很大的树,上方远景几个山峰……这样使主题“故居”在巍巍群山、葱翠松柏之中突出出来。作品整体布局疏 密有致,严谨、朴素、大方,气势沉稳雄浑。这是一件非常成功的寿山石雕山水作品,倍受赞颂。雕刻山水作品一定要防止一味堆砌,构图密密麻麻,找不到中心。在布局上一般近远景都是从下而上安排,如果上面远景刻得太深,就会出现头重脚轻,轻浮欲倒,收不到艺术效果。这些都是刻山水作品的要诀。


    名家简介:

    林元康现为福州市工艺美术特级名艺人,福建省授予的第一批工艺美术师、省工艺美术寿山石雕专家、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省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初又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