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集雅观点集雅观点
  • 灵石“六美”

  • 作者: 新闻来源: 发布日期:2014-5-28 18:52:30
  •         锲  子
      寿山石农是伯乐,从那荒野山间未事雕琢的“璞玉”中,发现了美的石质;雕刻家是美容师,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通灵宝石描眉画眼,令其显露光彩;石农与雕刻家是寿山石艺的“娘家”:石农“养"出一群“小家碧玉"、“大家闺秀"之后,经雕家着意装扮,精心呵护,待“价”而“嫁";收藏家是“婆家":“娶”得灵石娇妻美妾,金屋藏娇;那么,石商便是雕刻家与收藏家们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大“媒人"了。从此,玩石一族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而迷人的艺术空间。
      概  况
      福州寿山石名闻遐迩。寿山石石质晶莹凝腻、温嫩通透,特别是寿山石中的极品田黄石,更是俨然“石帝”,傲然于所有五彩宝石之上;寿山石或艳红或明绿,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无色透明各色俱全,石色丰富多彩、明艳照人;纹理花样,或俏形,或抽象;雕刻工艺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工艺精湛绝伦;品种繁多,有100多个品种;寿山石至少有1 500年以上的雕刻史。令人心醉神迷的寿山石可谓质优、色佳、纹美、工绝,品种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南朝宋墓出土的寿山石刻《卧猪》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寿山石雕实物。此外,福州还大量出土宋代殉葬的寿山石俑。元时,花乳石取代金玉,作为篆刻用材,寿山石因其“温润通透,柔而易攻"而成为篆刻印章的首选石材。明清的许多文人墨客都自己动手镌刻印章,由于灵石玲珑剔透,文人雅士爱不释手,镌章之余把玩印石,常以在案头摆几枚寿山石章为雅事。明清以降,寿山石更是成了宫廷贵族、文人骚客争相收藏的宝石。清朝皇室对寿山石情有独衷,每年祭天时必在香案上摆放一枚大田黄,以祈求“福(福州)、寿(寿山)、田(田黄)、丰”的吉兆,他们纷纷以寿山石为材雕刻印玺,以此作为驱邪避灾与象征权力的信物。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乾隆三链章》便是由一枚田黄石雕成三个由三条活链连接起来的印章,堪称无价之宝。康熙的《御赐朗呤阁宝》双狮钮芙蓉方章、《慈禧皇太后之宝》狮钮方章等均是由寿山芙蓉石精雕而成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天津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馆等都藏有寿山石的珍品。
      我们试从石质、色彩、纹理、品种、工艺、文化内涵等六个方面来欣赏寿山灵石无以伦比的“天姿国色”。
            一美•温润灵脱的内质美
      欣赏寿山石,首先便是欣赏它那精美绝伦的石质,讲究“灵”、“透”、“润”、“腻”、“纯”“奇”“六字诀",以质地灵脱、通透、温润、细腻、纯净、清奇为基本原则。
      晶莹剔透的“水晶冻”,“欲滴不滴凝为膏”的“鱼脑冻",薄施脂粉、娇态可掬的“桃花冻”,清澈明净的“天蓝冻",奇趣横生的“环冻”,光彩夺目的“玛瑙冻”。乌黑晶亮的“豆耿"神色庄严,充满神秘,宛如来自遥远的非洲丛林原始部落里形容枯槁的巫祝;纯色乳白的白芙蓉、白高山“温泉水滑洗凝脂”,令人联想起贵妃出浴的肤泽;橙黄如蜜的“田黄”似乎浮泛着一层若隐若现的“帝王”之气。
      寿山石雅者高可仰止,冰清玉洁,纤尘不染,“贵则荆山之璞,蓝田之种;洁则梁园之梦,雁荡之云;温柔则飞燕之肤,玉环之体,入手使人心荡",“神骨每凝秋涧水,精华多射暮山虹”,绰然大家闺秀者不乏其众,雅到了极致。月尾紫虽不通透,有些却有细密迷人的“金砂地”;花坑石则以色彩及纹理的斑斓交织及光艳润滑的“光水”而著称,掘性独石以其内蕴深藏的古朴与内敛而广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二美•五彩斑斓的色彩美
      五彩缤纷的寿山灵石比比皆是:艳红明绿,湛蓝粉紫,或单色纯粹,一丝不染,或五彩云集,纷呈异彩,或水中桃瓣,或琼脂玉液,或江里龙鳞,或虎皮豹斑,或流水行云。鲤红的旗降,粲若黄金的田黄,藕尖白的芙蓉,状若水中桃瓣的水洞桃花,月尾之紫,艾叶之绿,天蓝之雅,水晶的灵透,朱砂的迷人;更有五色俱全的高山,五彩芙蓉、五彩旗降、五彩善伯、五彩都灵、五彩独石、甚至五彩田黄,虹色明艳,绚烂夺目。
      从整体讲,寿山石的色彩十分丰富,各种颜色十分齐全,应有尽有。但就个体的每一枚寿山石则常有颜色单调之感,有时颜色虽然漂亮,但远谈不上丰富,在创作上无法像绘画那样随意发挥,只能是就着石头的现状,“被动”地“因色取巧"。然而,正是这种“因色取巧”的“被动",构思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反倒巧出机杼,天趣偶得。“巧色”从此成为寿山石雕艺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特色。
         三关•洒脱生动的纹理美
      不成形的纹理是杂质或杂色,会影响灵石的质地,但如果纹理有形有序,不仅不影响灵石的质地,反而能够增添无穷的天然意趣,有时甚至会成为举世无双的绝品。
      线条美是中华传统艺术中最精华所在。我们祖先对线条美的敏感为我们积蓄了可以独傲世界艺坛的的精神遗产。然而,在寿山石的审美上却似乎很难感到这种“敏感”的承传。寿山石界对许多的线条美‘‘浅尝辄止”,甚至“视而不见”。至少有较为明显的“失衡”现象。这大约是因为寿山石的石质太漂亮,雕工又精细生动到把寿山石的其他“审美元素”的潜质给掩盖了,从而忽略了寿山石艳若天仙的“美色"和“曲线美"。
      寿山石中,有相当一些纹理是十分漂亮而值得细细玩味和欣赏的。目前,寿山石界对于灵石的纹理大多只是简单地注意到了“萝卜丝"、鱼鳞冻、环冻等几种,没有更加细致地玩味其风格各异的纹理奇趣。纹理是一种线条的艺术,更接近于东方式的艺术审美模式。
      线条的审美还应该注意到灵石的形体,从某种意义上,所谓形体是一种特殊的线条即外轮廓线,似乎也可以归入线条艺术的审美之中。寿山石界的玩石一族很注重灵石形体的丰腴、饱满及圆顺。这十分符合东方传统的审美意趣,颇有意味。
      在寿山石洋洋大观的审美世界中,一些饶有意趣的天然纹理尚没被市场开发和“认可",我们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艺术甚至自然科学等“外来文化"对寿山石的深度介入,以及寿山石界自身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寿山石中较有文化品味的内蕴必然被“发现",逐步实现其“文化价值”的回归。
            四美•洋洋大观的品种美
      寿山石还有一个很可以引以自傲的“亮点",就是有一百多个品种。
      寿山石分为高山、月洋和旗山三个大系,而“三系"中的“高山系”又分成田、水、山三类,并与月洋和旗山合称“三系五类”。田坑产于高山下寿山田黄溪及两沿岸的水田中。主要有红田、田黄、白田、银包金等。水坑产于高山坑头占附近,主要有鱼脑冻、水晶冻、桃花冻、玛瑙冻、鳝草冻、牛角冻等。山坑中的都成坑、善伯、高山、荔枝、芙蓉、旗降、马背、鸡母窝、汶洋等都是石质优异的珍贵宝石。品玩品种,大约可以注重品种石的系列收藏。目前,相当一部分寿山石品种的矿洞早已绝产,有些矿洞甚至已经坍塌,许多品种难于买到,甚至是难得一见。而这些年来,又不断有新品种出现。因此,光要把一百多个品种收集齐全并非易事,而每一个品种中的灵石在质地、颜色、纹理等方面又千差万别。由此,构成寿山石洋洋大观的“品种树”,令许多收藏家觉得难以企及而“望‘种,兴叹"。
    五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
      灵石天姿国色,雕刻鬼斧神工。寿山石以其“天生丽质”的天然美与“巧夺天工”的艺术美珠联璧合,散发出醇厚馥郁的芳香。
      就技法而言,寿山石雕齐全且精湛。从两朝石俑寥寥数刀,发展到镂雕、圆雕、透雕、薄意、浮雕、高浮雕、镶嵌以及篆刻、刻字和微雕等,并形成流派和风格。
      圆雕基本承袭中国的传统雕塑,或细致入微、纤毫毕现,栩栩如生,或逸笔草草、写意神彩、古趣盎然。与西方雕塑相比,中国的传统雕塑显得典雅中庸,古风盎然。
      寿山石雕作为中国传统雕刻的一部分,自然因袭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特征,人物雕刻上以观音、罗汉、弥勒、八仙、济公、钟馗、女娲、寿星、貂蝉等传说中人物为主,而龙、狮、螭虎、凤、龟、夔、獍、饕餮等传说中或现实中的动物,则是脱胎于古青铜雕。一脉成为独特的印钮艺术,一脉走出印钮成为独立的古兽雕件。
      寿山石雕借鉴国画,把山水、花鸟虫鱼的题材搬进雕艺之中。薄意是寿山石雕的一个创新,它把浮雕的立体,与中国画的线条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比浮雕更富有画意,比国画更具立体,介于绘画与雕塑之间的独特艺术。林清卿是薄意雕刻的代表人物。寿山石以古兽及花鸟虫鱼等题材雕成宜于掌中把玩的手件,充分发挥寿山石的触觉艺术,在把玩中感受其石质温莹泽润。寿山石艺还吸收了牙雕中的镂雕、透雕的技艺,使得寿山石雕工艺显得更为精细,装饰味更浓,突出手工的精巧。
      “文革”后,一批美术院校毕业的,具有正规高等美术教育实力的雕刻家开始从事寿山石雕艺术的研究与实践,他们很自然的把院校里的西方风格带进传统的寿山石雕艺中,形成一股风格上、审美上、观念上的冲击波。在当今许多寿山石雕中,特别是人体雕刻上,不难看到西方绘画的功底,而且,还偶尔可见把西方现代艺术的某抽象观念与手法引进寿山石雕的作品之中。
      篆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寿山石雕史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花乳石被广泛用作刻印的最佳选材,篆刻技艺从金玉工匠转而成为文人墨客自篆自刻的时代,从帝王公卿的权信象征转而成为士大夫的艺术印信,篆刻在世界艺术史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化之路。文人镌篆使篆刻步入艺术的领域。从文彭开始,篆刻逐渐发展成皖、歙、浙、邓、黟山、吴、赵七大宗派以至当前百花齐放的局面,发展成为一种完整而独立的刻字艺术。寿山石雕艺在刻字艺术上还从微雕技艺上汲取营养,成为独特的寿山石微雕刻字艺术。篆刻与微雕多以古代诗文警句为内容,这样,玩雕刻、玩灵石、玩书艺之佘,尚可品味诗文的韵致。
      六美•内蕴深含的文化美
      在寿山石价的上升曲线上,文人与清王朝的“青睐”是块极为重要的砝码。
      相传赵子昂(另一说是王冕)以花乳石刻印,开启了中国艺术史上著名的“石章时代”。赵子昂也好,王冕也好,都是当时的著名文人、大艺术家。石章篆刻从一开始便由水平极高的文人雅士直接介入,篆刻通过明朝文彭、何震的“改良”而进入辉煌的“流派印”时代,从而把寿山石带入品味高雅的文化层次。由此,引发出一大批赞颂吟咏的诗文,“名流学士,怀瑾握瑜,穷日达旦,讲论辨识,锦囊玉案,横陈斋馆,接文彩则增荣,共欣赏则无倦”。
      文人赋“顽石”以文化的内涵。寿山灵石在其悠悠的历史之中,汲天地日月之精华,于地火中煅炼温养千百万年,“和其光,同其尘"炼就温润的石质、绚丽的石色、丰富的石纹、柔美的石性、俊逸的石品、高洁的石骨。集质、色、纹、种、工、文等诸多审美元素于一身,并与温柔敦厚、质朴深沉的中华传统文化联姻,形成洋洋大观的文化审美与天籁之美共融的东方意趣。
     结语:多元和谐的整体美
      五彩灵石可供欣赏,更宜收藏。自古以来,收藏家对寿山石的爱好侧重不一,或重石,或重艺,或石、艺皆重,或收集奇趣之石,或收集品种,或寻觅天然纹理,或专收印章,或专玩旧石,或专收田黄,或专收芙蓉,或专收晶冻之石,或专收人物,或注重系列收藏,或杂收广藏,而各个时期的社会风气、文化时尚有所不同,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志趣、爱好、审美观念也会有所变化,因此,收藏寿山石的“策略"和方式也可能随之改变。明代以前首推艾叶绿,清代以来则侧重田石而轻他坑,而后又以芙蓉石为贵,并崇尚“水坑”中的水晶冻、鱼脑冻、桃花冻、玛瑙冻、天蓝冻、牛角冻、鱼鳞冻、鳝草冻等;“山坑”中的琪源洞都成坑、民国二高山等;而今荔枝冻、善伯洞、旗降、鸡母窝、山秀园、汶洋、二号矿等也成为争相收藏的上品。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寿山灵石的整体审美之上。我们不得不指出,传统的玩石虽各有侧重,但多以重石为主,甚至惟石为美,惟纯惟透为美。而注重雕工也常是盲目迷信精细的雕工,或雕者的名气。客观地说,重石、重工都没错,关键在于寿山石可供审美的艺术元素多样而齐全,我们不能因重石、重工而抹杀除此之外的其他审美因素,特别不应该对灵石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视而不见。
      寿山石的珍贵在于其多元而和谐的文化内质,这种引发人们视觉上、触觉上、精神上的整体美感,唤起人们“难以言传”的通感审美,从而成为寿山石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审美元素。作为个体的收藏玩赏,可以有个人偏好,但不能因为个人的偏爱而以偏概全。
      作为学术审美,站在美学的高度上,必须以宏观的视角来看待寿山石文化的全貌。寿山石天然的石质,色彩纹路,甚至是“隔裂”、砂眼、石斑的“缺憾”通过艺术构思和雕琢,浑然融为一体,形成了寿山石艺的自足而和谐的整体审美价值。
      孔子《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虽是说人,但用在寿山石艺上也是十分得当的。中国古代早有把艺术“人化”的特征,人与自然艺术与自然的合一才是一种至高境界,一种纯朴自然清纯的审美。刘勰在《文心雕龙•情彩》中也这样表达了他对中庸审美的观念:“夫水性虚而论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革享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这种文质勿偏勿废、和谐统一的整体审美观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随着“寿山石热”的迅速升温,在文化层次上对寿山石艺术的研究、整理以及宣传、普及的工作显得更加重要,文化对寿山石的介入也迫在眉捷。随着文化对寿山石艺术的深层介入,有文化品味的寿山石开始越来越受到一些“先知行觉”玩石一族的重视,如对篆刻、微雕、刻字这些文化味较为浓厚,与诗、书、画艺术结合的“边缘"艺术的喜爱,对寿山石一些奇纹异理、素色雅雕的青睐,对“新生代"一些现代特征的探索作品的逐步认可与重视等,都无不透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来。似乎可以这么说,当今,寿山灵石的文化审美即将进入一个标志着文明与现代的“文化时代”。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