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集雅观点集雅观点
  • 中国艺术市场生态谱系讲解

  • 作者: 新闻来源: 发布日期:2013-6-11 15:01:24
  • ---------------何为“生态谱系”                                                    
           美术学、艺术学、经济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甚至金融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从事艺术市场行业需要的教育背景几乎涵盖小半社会科学学科,把艺术市场打造成“交叉学科”,再加上本身林立的行业壁垒,就不可避免出现所谓的金融观察员等诸多不甚严谨甚至颇为外行的“专家发言”,这种状况敲响的警钟是,专业研究如果再不跟上市场发啊呢的脚步,没有相应的学科理论导引与大量专业研究者支撑的艺术市场行业,将继续以自发性姿态、无规范的架势,陷在“虚假”“内幕”“潜规则”等糟粕混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天上一个市场  地上一个市场”

           艺术市场毫无争议的最大核心之一便是艺术家。“艺术市场”较为宽泛地讲,可以理解为“大大小小的以不同艺术家为圆心画的圈儿套在一起”的复杂圈子,但是反之,“艺术家”较为狭隘地讲,其对于艺术市场而言只有简单的两个概念:辞世与未辞世。
           在相对较为成熟与规范的欧美市场,“辞世与未辞世”可以直接粗略划清一、二级市场的界限,“画廊只卖站着的人,拍卖行只拍躺着的人”。也就是说一级市场主要以在世艺术家作品为对象,而辞世艺术家作品抑或传世艺术品主要是以拍卖会为舞台。因为在世艺术家作为艺术品的直接生产者,其艺术创作是不断延续、发展、变化的,画廊作为销售平台是在世艺术家相关社会活动的集聚地与出发点,公众通过画廊了解艺术家,直接购得作品,自然没必要去拍卖场上与人竞价,画廊也可以将价位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局面上。而艺术家一旦辞世,就宣告其艺术生产终结,艺术品所有的风格、数量等都“固定”下来,艺术品的“唯一性”确保了其参与竟价的资本,自然要登陆下一级市场,也就是拍卖市场。如果在世艺术家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作品跻身二级“代销”市场,无论价位高低都会侵噬画廊或者画廊藏家的利益,一级市场远比二级庞大得多的欧美市场(拍卖行与画廊比例1:50)自然不允许这类状况发生,所以只有过世艺术家作品、传世艺术品,或者是在世艺术家的某一类风格已经确定停产的艺术品才可以进入欧美二级市场,否则就是抢夺作为基础的一级市场的生存空间,而没有了一级市场的铺垫,二级市场也会因为丧失新鲜血液而萎缩。
           中国一、二级艺术市场配置倒错存在顽疾,虽然“辞世与未辞世”不能划分中国一、二级艺术市场的界限,却可以清晰地区隔市场内的两大体系:当代与非当代。在仅有20年发展经历的中国艺术市场内,“人”成为了最活跃、最不稳定、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所以“辞世与未辞世”也也就成了重要的“做作品的工作”和“做人的工作”的对象性区别,可谓“天上一个市场,地上一个市场”。
     
    “有人的地方才有生态”

           近年来,“生态研究”这一字眼成为了不少艺术市场研究者特别钟爱的词之一,其概念脱胎于文化人类学,艺术市场生态创作环境、文化语境、艺术氛围、商业模式,特别是其人际关系圈子构成等进行调研,进而分析与总结个中差异造成的不同影响。艺术家的“生态状况”可以影响,甚至决定艺术家作品最终的呈观形式与市场态势。而这秕以艺术家或者艺术家群体为中心,辐散各类关系网络的结构,可以被看做一个谱系系统;脉络与网络,关系与联系,无论这些如何错综复杂,只要能梳理清晰谱系结构,就可以完整而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关系点(人)的关联、影响、辐散、作用等等,而在一条条清晰的关系网络面前,就几乎没有行业壁垒可言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以人为本”的当代市场现状造就了围绕艺术家所结成的人际关系圈体系,所以有艺术家的地方就有生态,而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梳理为条理清晰的生态脉络,就是生态谱系研究的意义所在。


    ---------------中国艺术市场生态模式                                                    

           由于不同市场板块间的特殊性,所以在系统梳理中国国艺术市场生态谱系前,需要先分别了解其生态模式,因为不同的模式会直接影响生态谱系闻的关联原则。和市场份额相对应的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在世艺术家生态现状”可分为三大板块:

    中国当代书画:“外挂”模式

          “外挂”一词脱胎于电子游戏的第三方软件,也就是作弊程序,在会意通达的今天常常被用以感叹“看似不正常的强大”。
           中国书画是中国艺术市场的主体与核心所在,该板块内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称为牵动整个艺术市场态势的“蝴蝶效应之翅”,但相对于古代书画的沉淀、近现代书画的经典、现当代书画的夯实,中国当代书画却得以自成一系,特别是在价格上,竟然打造出了唯一一个在中国美术史上“作品价格高于辞世艺术家的在世画家数量最多”的历史时期,甚至很多二线当代书画家的作品价格可以高出在近现代美术史上早有定论的成名艺术家几倍来。如果单就历史定位、艺术价值与作品价格的比例关系来看,当代书画境地很是尴尬,这也是为什么当代书画板块一直被诟病为中国艺术市场继当代艺术泡沫破裂后又一个被越吹越大的虚泡儿。
           我们一再强调,判断一位艺术家画作真正艺术价值的最终标准,就是综合考量其于中国美术史的具体贡献、作为与地位:“是否奠定或开创了某类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美术创作体系或教育体系”“是否开创性的技法与形式对中国绘画创作的整体进程有独到的贡献”“是否创造了大众普遍审美接受或代表高度个人成就的经典艺术符号”“是否引领或代表所处时代的艺术潮流与审美风尚”。而最后一点,几乎是评判所有当代艺术家的首要标准,也是解释当代书画价格“泡沫”的救命稻草——时代性,当下也是中国历史上艺术品市场最为繁盛的时期,大众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艺术潮流更易于接受,使得中国当代书画“赶上了好时候”。
           然而单纯的“好年景”确实不能全面解释当代书画的“不正常强大”——它确实开了挂:
           首先,“鉴定挂”。艺术市场“天字一号”风险即为真伪问题,鉴定能力也就成了艺术市场最为坚实的行业壁垒之一,而当代书画因“艺术家在世可以本人鉴定”而最大程度地规避了这一问题。不完全统计,在2008年之后“瞄准机遇”投身(投资)书画市场的参与者,有超过80%从事的是当代书画交易,“像卖白菜一样卖画”。有很多海外市场参与者直接公开诟病中国艺术市场的从业人员素质:“为什么一个在欧美对从业者各方面要求甚高,专业要求近乎苛刻的行业,在这儿却好像随便谁都可以参与。”所以鉴定挂确实是“作弊”地解决了当代书画的参与者问题,同时也直接催生了当代书画的第二个外挂。
           其次,“礼品挂”。礼品市场一直是艺术市场的重要支脉,当下艺术品消费的目的性排名顺序是投资、礼品、收藏。在再次惋叹中国市场式的倒错同时,也间接证明了礼品市场重要地位,事实上,因为真伪问题“帮助”,当前艺术礼品市场的构成主体就是当代书画与当代陶艺,超过50%的二线当代书画家作品流入礼品市场,而超过70%的一线当代书画家作品有流入礼品市场的经历,由此可见,当代书画家的价格与其所占礼品市场份额成正比,所以礼品挂也“适时”地解决了当代书画的消费问题。

           中国当代艺术:“扎堆儿”模式

           中国当代艺术家状态现状与和当代书画家的最大不同,就是明显的聚集性,而和当代陶艺家由于不同窑口的历史、传承、材料、文化习惯的限制而被动地域性聚集所不同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扎堆儿具备强烈的自发性。
           中国当代艺术至诞生伊始就周身散发着“矛盾与争议”的气息:混乱的市场、浑噩的艺术家、边缘化的大众审美接受,而与之相对的状况则是,中国当代艺术拥有若干颇具国际知名度的当代艺术家、不在少数的“天价”作品、众多的忠实藏家群体与艺术爱好者、近千家主营当代艺术且“扎堆儿”而居的艺术机构与各色画廊、一大批正在和立志将要从事当代艺术创作并对其满怀憧憬与渴望的青年学子或艺术家。当代艺术已然在当下中国艺术界发展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独立艺术形式,但随着其自身影响力的不断膨胀、参与者的不断壮大,“矛盾与争议”的气息也就愈加浓郁起来。
           中国当代艺术的群居生态状况逐步明朗化,任何针对当代艺术家生态谱系的建立,都必须要先考虑艺术家群落、艺术集聚区形成的各种特质和表现——艺术家个体生存状况、精神状态与对艺术作品的影响;艺术家群体生存状况与意识对这艺术作品的影响;艺术群落整体的文化氛围与语境对个体创作的压力与刺激;个体对群体艺术气质的顺从与叛逆;个体在不同艺术群落与文化语境中迁移而引发的艺术观念的变化;艺术群落自身的迁移与文化语境变迁对个体艺术创作的影响;艺术从生产之前到消费之后的各个环节参与其中的所有艺术行动者之间的博弈对最终艺术作品价值的影响,等等。
           所以当我们在梳理当代艺术生态谱序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他不是一个人。

           中国当代陶艺:“托拉斯”模式

           托拉斯即为垄断,中国书画占据中国艺术市场整体高达70%份额,但这与“大师陶瓷”占据中国当代陶艺市场90%以上市场份额相比,简直就是最良性的自由竞争。当代陶艺市场的第一关键词是“大师垄断”,第二是“等级森严”,这就是当代陶艺的最大生态现状,所有谱系脉络都是在此基础上谈起。
           中国当代陶艺市场正式发展仅10年光景,“大师名头”成为市场杠杆的唯一标准。而“等级森严”主要体现在:
           首先,大师名头要清晰按照评选单位行政级分为市大师、省大师、国大师,其中“国大师”又垄断大师市场90%份额,而市场价格表现上,差一级要相差几何倍数。
    其次,工艺美术大师评选自1979年第一届至第六届间隔近30年,时间跨度造成“国大师”间也有严格“辈分”差别,其作品价格排序依次是: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工艺美术大师,第一届陶瓷工艺大师,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第二届陶瓷工艺大师,第六届工艺美术大师。
           再次,因为不同窑口的历史、传承、材料、文化习惯的迥异造就价格差异,其顺序依次是:景德镇窑、宜兴窑、龙泉窑、德化窑、醴陵窑、石湾窑、钧窑、定窑、汝窑、耀州窑。


    ---------------一级市场生态谱系构成                                                    


          艺术家与艺术家:相吸与相斥

          艺术家是艺术市场生态圈内的中心圆点,艺术市场整体生态谱系的实质可以理解为“以不同的圆点构建的大大小小的关系圈,不断交集与分离的运动轨迹”,也就是说越是关系圈的外围越时常交集(由内至夕卜的顺序:艺术家、代理人、职业艺术品经纪人、经销商/机构等待),但是无论交集如何“深入”,圆点与圆点决不会重合——无论与其他艺术家联系多紧密,自身也要具备基本的艺术独立性,这就是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的生态谱系脉络的基本原则:外围相吸、内核排斥。

          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师与名头

    当代书画家是中国艺术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在世艺术家群体,受惠于中国书画板块市场独大的传统,当代书画家的市场份额稳稳超过当代艺术家与当代陶艺家两者之和,所以当代书画家最为独立,这也就意味着圆点间的排斥力最大。
          “名头”是当代书画家最为重要的参数,名头越大,圈子越大,影响力越大,艺术市场谱系脉络也就越庞大、繁密。“名头”是当代书画家之间最大的吸引力,每位书画家都会本能地意识到,与比自己名头大的书画家的谱系网络靠得越近越有好处(展览、活动、出版物、工作单位、销售渠道等),但“名头”在具备稀缺性甚至唯一性(职位、师承、排名、纪录等等),譬如只有一位的美协主席与多位美协副主席之间的市场差距不言而喻 ,其同时也成为当代书画家群体间最大的排斥力,这也是为什么书画家在参与群体活动前都会下意识询问“都谁参加”的原因——名头成为了该群体间相吸与相斥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师承、画派、职务、作品题材与风格、销售渠道、私交关系等。
           然而中国画坛有着深厚的讲求“画派”“师承关系”的传统,这也成为了强大的束缚力,将艺术家们串联在一个个树状结构上(在师承树状结构上的连接线越短越好,譬如齐白石的关门弟子与普通学生的差别,齐白石的徒子与徒孙之间的差别),就是说当代书画家群体是唯一可以圆点与圆点之间有直接的谱系线连接,所以当代书画家之间的关系网络也最紧密。
           所以当气书画家之间的生态谱系网络是所谓“树状浮点结构”——联系最为繁复紧密,却最为独立与排斥。

          中国当代艺术家:群居与寡居

          中国当代艺术家群体群居性决定了其生态谱系网络的“密集型网点结构”,中国当代艺术家群体在这种网路中共享着生存资源、空间、关注度、审美标准等,这就让艺术家们如同共同置身于一个庞大的当代艺术工厂中,按照生产的标准:当化流程制作艺术作品——当代艺术家“密集型网点结构”的生态谱系网络的束缚力最强。“798的”“宋庄的”代替了“画油画的”“弄雕塑的”。
          事实上,每一位当代艺术家无时无刻不想着要突破自己所处的生态谱系结构,因为从群居到寡居就意味着从无名到知名,在自己没有足够强大更可以抗衡这种束缚力之前,当代艺术家又必须要选择这种群居模式。

           中国当代陶艺家:等级与等待

           但就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构而言,当代高艺家是最为简单而整齐的,由于“大师垄断”与“等级森严”的生态模式束缚,当代陶艺家们如同排列整体的队列,在层层递进中恪守等级规则,市大师、省大师、国大师,跳开这个阶梯递进式队列就相当于宣判自己的市场终结,而保留在这个队列里就只有等待,等待,整齐划一地等待,第七届、第八届、第……
    所以中国当代陶艺家的谱系最为简单,不同阶梯平行线,同一阶梯排列数。

           艺术家与代理人:以人为本与以画为本

           代理人一般都是与艺术家谱系线上的第一节点。
           目前中国艺术市场上代理人的身份定位很是模糊,艺术家家属、学生、朋友,在市场上活跃的自由经济人、职业经纪人、经销商(画廊、艺术机构老板),从业者等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家代理人。而代理的形式与关系也是五花八门,全权代理、部分代理,合作式代理、聘用式代理,长期代理、短期代理,协议代理、口头约定代理,代理“人”、代理“画”等等,可以说艺术家代理机制与代理人群体的混乱是造成中国艺术市场乱象丛生的病因之一。
           笔者将纷乱混杂艺术家代理人群体直接分为“投资代理人”与“投机代理人”两类来考量,因为前者将自身利益与艺术家联系在一起,后者反之。也就是市场上所谓的“以人为本”的画家代理和“以画为本”的画作代理(画商)。
          “投资代理人”也可以理解为“全职代理人”,也就是说代理人将之看做是自己的职业,工作对象就是艺术家,其工作内容就是在实现艺术家名头建设的同时实现个人财富建设。投资代理人的初始能力大小(经济实力、专业程度、社会资源、与艺术家关系)往往决定了与艺术家的合作的关系地位、自由程度、话语权、对艺术家的影响力(助理与代理完全不同)。这个“工作”不但持续时间长而且对象较为固定,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其“将自身利益与艺术家联系在一起”。
           不过即便如此,绝大部分投资代理人的“工作方式”与投机代理人和职业艺术品经纪人都是共同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艺术市场不健全的程度。
           尽管“投机代理人”也会费尽心思与艺术家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但是他们却是以艺术家的作品为工作对象,而其工作目标就是谋求“短线游资套利”。
          小有名气且颇具潜质的艺术家最符合投机代理人的胃口。他们普遍做法是以“打包”的价格买断艺术家大批作品,甚至买断其一定时期的全部作品,而后在短期内斥资运作,适时“做空”,实现操控画价的目的。
           在囤积了某位艺术家的大批作品后,通过画廊、拍卖行、艺博会、文化公司等艺术中介将艺术品进行短期循环式的“炒作”,即把画家作品分批进行连环出售和上拍,卖出再买回,在周期内以梯阶式调价来制造不断涨价的“现象”;或者是向一线市场“放风”,并委托一批自由经纪人以一个较高的价格收购该艺术家作品,这批自由经纪人又各自再委托一批自由经纪人,而这一大批自由经纪人又再各自委托一批自由经纪人,不需几轮整个一线市场都在找这位艺术家的作品,这就给很多艺术商人、藏家、投资者与自由经纪人造成了该艺术家作品已然具备实际市场流通的能力的假象,于是在每个阶段就会不停地有人以自以为低的价位接盘,实质上是被拖下水,一起进入炒作该艺术家作品的队伍中来。最终待到整个市场价格跟上了炒作的步伐翻番后,市场炒作经纪人开始以低于“炒作”价格分批分别地出货存画。而这个价格再低也是远远高出当初买断的价格,进而实现炒作利润。
           画家代理与画作代理虽然都是连接艺术家的谱系节点,但是从他们之后的脉络线就有所区别了,反之,在不熟悉某位代理人的前提下,根据考量其谱系脉络线的联系形式,我们就可以判断他与艺术家是哪种合作形式。

           艺术家与职业艺术品经纪人:两极平等

           事实上,一位“达标”的优秀职业艺术品经纪人与艺术家的关系完全独立,甚至可以理解为各自圆点的不同圈子之间的谱系联系,理由就是职业艺术品经纪人的市场能量巨大,特别是其有能力左右艺术家本人对之都很是乏力的“一线市场价”。
           职业艺术品经纪人会先观察与评估艺术家的艺术水准与学术价值,然后再考虑时间与精力的投入,等判定该艺术家达到某阶段的一个创作成熟期时才会大批购人其作品,然后进行艺术经纪包装,办展、评论、宣传、出版、一线市场、上拍、艺术商人、藏家、投资者与自由经济人——看似同样的套路,职业艺术品经纪人也会继续投入资金,但是其会让每一个市场环节上的参与者都得到实际的利润,然后基于艺术家自身的艺术造诣基础,真正实现其市场流通价位,而这个价位的涨跌往往不会完全听命于职业艺术品经纪人,而是市场自发自觉的一个价格,也就是我们—再强调的“一线市场价”。
          实现了某位艺术家的“一线市场价”后,职业艺术品经纪人会通知当初推荐给的艺术商人、藏家、,投资者与自由经纪人:要么抛货盈利,抛给市场或者职业艺术品经纪人本人均可;要么持货增值,一起继续运作或者找职业艺术品经纪人以低于“—线市场价”的价格“初仓”均可,甚至承诺无论市场如何变幻,只要诸位需要套现或者对该艺术家信心不足,随时可以以—个略低于“一线市场价”的价格抛货给职业艺术品经纪人。
          这就是为什么说职业艺术品经纪人是中国艺术市场实际的发展水准和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从其在生态谱系网路上的位置与作用就可见一斑。
     
    艺术家与藏家:单循环制组合
               代理人、自由经纪人、职业艺术经纪人、经销商等等的最终同体实质就是要促成艺术家与藏家间的联系,进而完成—次艺术市场链条的运转。艺术家与藏家之间谱系连线足够复杂:
    •“成名艺术家与知名藏家”。促成这种“强强联合”的联系往往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事实上很多市场参与者不甚了解的是尽管成名艺术家与知名藏家之间的哪怕是私交甚密,两者也会很有默契地将利润放给中间环节,与很多市场参与者的蝇营狗苟相比,这就是深谙市场之道玩法不是他们所能触及的层面。
    •“成名艺术家与普通藏家”。最正常的谱系关系,,也正是普通藏家对“成名”二字的执著,才保证了整体艺术市场得以运转。
    •“知名藏家与未成名艺术家”。这个关系很微妙,事实上很多知名藏家就是靠将未成名艺术家打造成名才得以知名;知名后这个关系就反了过来,未知名艺术家以及其所属的圈子会想尽办法与之取得谱系联系而使得自己成名,这就要考验双方的眼力、实力、耐心、手段等等了。
    •“普通藏家与未成名艺术家”。这个“弱弱联合”关系往往被双方忽略,特别是中间环节人对此亦不上心,事实上这个关系组合是最快速解决两者意愿甚至是维系两者在市场生存空间的最好方式。因为双方都有积累的能力与空间——一共有多少位知名藏家?而一位普通藏家又能消费起多少件成名艺术家作品?清晰地构建其两者的生态谱系网路后,就很容易地找出最适合不同节点的勾连形式,也就是找出最科学的市场运作模式,这也就是生态谱系的价值所在。   (文/张天羽)


    ---------------结语CONCLUSION                                                                 
           事实上,以艺术家为圆点辐散的生态谱系上的节点众多,此外还有“艺术家与经销商”“艺术家与策展人、评论家”“艺术家与各类艺术机构从业者”等主要谱系脉络的联系形式、作用、运动模式等,在此不一一说明。我们希望本文的“认识”方法能为读者理解,为市场参与者掌握,如此,我们就能一起站到推进中国艺术市场的“规范化、专业化、理性化”进程队伍中来。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