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拍卖专区 > 拍卖市场拍卖市场
  • 【香港秋拍观察之三】当代水墨专场,实验性水墨的市场实验

  • 作者: 新闻来源: 发布日期:2013-10-8 15:32:01
  •         导语:从2006年开始,尽管中国艺术品市场迅速成长,各门类艺术品的价格也呈现火爆,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当代水墨却一直处在相对冷清的状态。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深度调整,使当代水墨开始崭露头角,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一道新景观。同时,一级市场中,各种水墨艺术展一时间蜂拥而至,中国当代水墨在一、二级市场逐渐成熟。2013年,保利更是首次尝试在香港推行当代水墨,试图建构当代水墨的线性收藏体系。

      混搭的当代水墨专场

      在2013年北京保利8周年的春拍当中,一场名为“再现‘三十年’——北京保利现当代中国水墨回望三十年”的专场拍卖以2.14亿元人民币的成绩结束。在这一专场当中,虽然一些近现代的中国水墨作品依旧占据了整个专场的大半江山,但众多当代水墨作品的成功易主也让人更为直观地看到了当代水墨在未来艺术市场当中的市场价值。

      今年秋拍,保利将这一“混搭”方式全面推向香港市场,推出“中国经典水墨”和“当代新水墨”两个板块,并同时策划崔如琢专场,近200件拍品,总成交额达2.26亿港元,远超之前的估价。在谈到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专场设置时,保利香港当代水墨部专家徐行表示:“当代水墨一直是比较笼统的概念,虽然这两年市场很热,国内和海外的几大公司都陆续推出当代水墨的展销和专场拍卖,但是一直没有独立的板块对当代水墨进行梳理。很多具有当代性的作品被放在当代艺术专场中,价格受到限制,我们看到了这一弊端,而香港又是一个细分的市场,所以决定将当代水墨作为单独的板块进行推广,并发挥北京保利的资源优势。”

      作为今年秋拍的第一个专场,当代水墨的拍卖大厅内涌入很多熟悉的面孔,很大一部分人群为近现代和古代书画收藏家。该拍卖会以日本回流作品专题开场,20件拍品全部以2万元起拍,带动了现场的购买热情,尤以王西京表现最佳。中国当代经典水墨是衔接近现代和当代水墨的桥梁,具有相对完善的价格体系,市场空间也更大。在当代水墨部分,融合了具有开拓性的近现代书画家周思聪、蒋兆和以及对他们艺术的继承者,当代经典水墨的代表艺术家王明明、周子武等以学院派艺术家的作品,其中王西京《群仙图》,估价仅6-10万港币,经过场内买家激烈竞价,最终以143.75万港币成交,王子武、王明明等作品也受到买家的热烈追捧。“当代经典水墨展现的是当代水墨艺术家对于近现代水墨的传承和推进。周思聪和蒋兆和具有开拓性,在当代水墨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王明明和王子武是他们的继承者,呈现的是一条完整的线性收藏体系。”
            中国当代新水墨的范畴相对更加多元化,除了包括试验水墨、新工笔、抽象水墨等板块以外,也囊括了欧洲重要藏家Michael Goedhuis以一个西方视角,对于中国新水墨的收藏选择。此外,朱德群丁雄泉刘国松、刘丹徐累李津等先锋当代水墨艺术家的作品也有涉及。在传统水墨的带动下,由于新水墨价格较低,很多传统收藏家和年轻的收藏家也竞相争夺,60余件拍品,总成交达2483万港币,朱伟《水墨研究课徙系列》更是以747万港元刷新个人拍卖纪录。“当代水墨是偏西方观念的,从85后实验水墨开始梳理,同时也加入近年讨论比较热的新工笔,并精选已经被市场接受,且年轻的艺术家作品,如郝量、刘丹等。”
            当代水墨的市场检验

      新文人画、新工笔、85后当代等实验性水墨在拍卖市场并非什么新鲜的门类,谷文达、李津徐累等艺术家的作品也算得上市场的硬通货,然而将整个当代水墨的面貌集体呈现在市场中,这样的专场并不多见。此次保利香港“中国当代新水墨“专场,系统梳理了实验性水墨的收藏体系,60余件拍品,总成交额达2483万港币,其中朱伟《水墨研究课徙系列》以747万港元刷新个人拍卖纪录。这件作品是朱伟的最新系列画作,画中人物依然保留着“怪”的特点,这种怪诞颇受人喜爱,就好像中国文人以珍爱和收藏怪石、老根及其它对象为乐趣一样。徐累《龙马会》也以281.75万港元被一位古画收藏家竞得;金沙向大师致敬-与郎世宁和乌切洛的交谈》也以69万港元创纪录,在他的一系列作品《向大师致敬》中,金沙充分展现了他的机智和幽默,他在作品中暗含了启示论的概念,其余几位艺术家的作品也都在高估价范围内成交。朱伟徐累的作品经常被放置在当代艺术专场中,在香港市场中也是首次将其放置在中国水墨画的整体范畴内,得到书画藏家们的关注,虽然大多数新工笔的作品价格依然保持在10万元以内,但是由于其特有的西洋风貌,很容易被新藏家接受,该专场中有不少80后甚至是90后的藏家。“结合今天的拍卖,可以说新工笔的市场行情已经到来,但是还没有到它应有的高度。一方面,新工笔画家大部分都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和许多新兴藏家是同一时代,艺术家内心在作品中的传达以及反映的一些社会现象,容易让藏家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购买的欲望;另一方面,喜欢传统绘画的藏家也会逐渐关注到新工笔板块,之前将这类作品列入当代艺术板块,一方面低估其价值,另一方面,不容易被原有的书画买家关注。”徐行表示。

      另外“新文人画”专题中,徐乐乐、朱新建一直是南京市场的宠儿。“朱新建的作品是几号,怎么还没到。”一位藏家迫不及待的问拍卖公司负责人。最终,朱新建春情三美》以27.6万港元成交,面对朱新建的作品,在观看的第一眼就会有强烈的“春宫”色彩。在《春情三美》中,朱新建就以他独特的笔法,绘制出颇有情趣的春宫作品。

      正如徐行所说的,新工笔的行情已经到来,新水墨的市场在香港得到很好的检验,在艺术品市场大军中,又有新的力量萌生,也为新兴藏家提供了更便利的通道。

      新水墨的新收藏体系

      作为具有中国传统绘画文化积淀的水墨,在进入当代艺术格局和全球化语境时已或多或少带有了一种象征民族和中国文化身份的色彩。上世纪80年代受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传统水墨出现危机,实验水墨以及之后的都市水墨和新文人画以各自的方式进行着探索和变革。如今,带有明显文化身份的水墨在转向当代和世界范畴时产生了一个问题:以往被当作边缘艺术的水墨能否与能西方进行对话?欧洲私人收藏Micheal Goedhuis画廊的藏品恰好提供了一个范本,从其收藏的何怀硕、张羽、方骏、蔡广斌贾又福以及武艺、雷苗等人的水墨作品中可以看出西方人看待当代水墨的视角,涵盖了台湾、香港、大陆三地的艺术家作品,仅有的几件作品将中国传统水墨到实验水墨的线索串联起来。其中,贾又福 2004年作《暮归》以189.75万港元成交,何怀硕 2000年作《水穷云起》虽然仅以9.2万港元成交,但是作为台湾艺术家,在大陆市场也为少见,这也为大陆买家提供了新鲜的面孔。“通过西方藏家这种多维度的水墨收藏构建出当代水墨发展的学术脉络,同时也希望给藏家提供线性的收藏概念。”徐行介绍。

      保利一直秉承对与藏家的自我培养理念,今年春拍北京保利举办的“现当代水墨回望三十年”专场结束后,其专场策划负责人就曾表示:通过这一专场的呈现,我们很惊喜地发现,很多原本专注于近现代书画收藏的藏家开始对关注当代水墨。此次香港的当代水墨专场,这一现象表现的也尤为突出,在拍卖会现场,记者看到几位国内熟悉的以购藏古代书画和高端近现代书画的大藏家,据了解,徐累徐华翎的两件高价作品全部被古代书画收藏家收入囊中,这足以改变传统与当代互相没有交集的旧观念。“当代水墨虽然被冠以当代之名,但它并没有完全与传统水墨的创作方式进行割裂。以往,这些具有当代面貌的纸本作品常被放置在当代艺术专场,对于传统收藏家很难给予关注,这就影响了当代水墨的价格,也阻碍了水墨收藏体系的建立。”

      当代水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顺应大众对艺术品消费的趋势和潮流,因此,收藏群体也多样化,介入当代水墨的藏家不仅包括传统书画的收藏家,还有收藏当代艺术的藏家,新水墨已然成为链接传统与当代的桥梁。